当前位置: 首页 新闻中心 公告公示
淮安概况
时间:2021-03-09  来源:淮安市医疗保障局 作者:    字号:[ ]

地理位置

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,淮河下游。范围为北纬 32 度 43分 ~34度 06分,东 经 118度 12 分~119度 36分。市境东接盐城市,南邻安徽省滁州市,东南毗扬州市,北与连云港市、西北与宿迁市相连。东西最大直线距离 132千米,南北最大直线距离 150千米,面积 10030平方千米。(来源:2020年淮安年鉴)

历史沿革

【民国以前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,早在6000年前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,并留下载入史册的“青莲岗文化”。 

夏商周时期,市境为“淮夷”“徐夷”聚居地。春秋战国时期,既有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(即淮扬运河)沟通江、淮,又有陆上干道—善道通达南北。《淮系年表·序言》称包括市境在内的古淮河中下游地区“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”,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,先后为吴、越、楚国所有。 

秦统一六国后,推行郡县制。市境分属泗水郡和东海郡,始置县邑有淮阴(治今淮阴区马头镇)、盱眙(治今盱眙县城东北)、东阳(治今盱眙县马坝东南)。西汉年间,市境大体属临淮郡,又增置淮浦(治今涟水县西)、射阳(治今淮安区东南)、富陵(治今洪泽湖中)等县。东汉分属下邳国和广陵郡。

魏晋南北朝时期,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,建置紊乱,隶属多变,今淮阴区马头镇、淮安区淮城街道其时均为军事要塞,多设州郡治所,为边帅驻节之地。长年战乱带来的是“江淮之间,赤地千里”的凄惨景象,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。南齐永明七年(489),割直渎破釜以东,淮阴镇下流杂 100户置淮安县,“淮安”之名始见。   

隋唐五代时期,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,建置也较稳定,大抵淮北属泗州(治今盱眙县城北淮河对岸),淮南属楚州(治今淮安区淮城街道),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。楚州、泗州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全国性名城,楚州更被白居易誉为“淮水东南第一州”。 

北宋年间,境内较为太平,市境先属淮南路,分属楚州、泗州;后分淮南路为淮南东、西路,市境属淮南东路。南宋和金、元对峙时期,市境再度成为前线,为双方反复争夺,建置亦复紊乱多变。 

元代,境内先后置淮东安抚司、淮东总管府、淮安路(治今淮安区淮城街道)。淮安路辖境包括今苏北地区大部和皖北一部。 

明清时期,境内置淮安府。明代淮安府辖山阳、清河、安东、盐城、桃源、宿迁、沭阳、睢宁、赣榆、邳州、海州,共 9县 2州,范围包括今苏北五市绝大部分地域。其间,还有漕运总督、南河总督驻节淮安。漕运总督还经常兼巡抚江淮,节制淮(安)、扬(州)、庐(州)、凤(阳)四府及徐(州)、滁(州)、和(州)三州,管辖范围包括今江苏、安徽二省的长江以北广大地区。清末,一度设立江淮行省,淮安是江淮巡抚驻节之所,即省会所在地。 

【民国时期】民国元年(1912),淮安府撤销,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(道署设今清江浦区),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、第七行政督察区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,中共中央华中局、新四军军部、中共中央华中分局、华中军区、苏皖边区政府等都曾驻境内。由于处在敌后环境,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区变化很大,头绪繁多,大抵分属淮海区、盐阜区、淮南区、淮北区。抗战胜利后至 1946年 9月的一年间,淮安是华中解放区的中心、苏皖边区的首府,时苏皖边区南界长江、北界陇海铁路、东至黄海、西至裕溪口一线,横跨苏皖豫鲁四省之境,辖 53个县。1948年 12月,市境全部解放。1949年 5月,成立淮阴专区。 

【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】新中国成立后,淮阴专区先属苏北行政区,后属江苏省。经过 1950年 6月、1954年 8月、1954年 12月、1971年 3月的几次区划调整,今市境始全属淮阴专区。1983年,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市,辖宿迁、沭阳、灌南、泗洪、泗阳、涟水、淮阴、淮安、洪泽、盱眙、金湖11个县和清河、清浦两区,原辖县灌云划归连云港市。 1987年,辖县淮安、宿迁改为县级市。1996年 8月,宿迁、泗阳、沭阳、泗洪 4县(市)从淮阴市析出,成立地级宿迁市,同时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。2001年 2月,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,原县级淮安市改为淮安市楚州区,原淮阴县改为淮安市淮阴区。2012年 2月 23日,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区。2016年,清河区、清浦区合并成立清江浦区,洪泽县更名为洪泽区。(来源:2020年淮安年鉴)

地形地貌

淮安市全境属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,地形西高东低,除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外,全市以平原为主体,地势平坦。境内河湖交错,水网纵横,京杭运河、淮沭河、苏北灌溉总渠、淮河入江水道、淮河入海水道、古黄河、六塘河、盐河、淮河干流 9 条河流纵贯横穿,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,还有白马湖、高邮湖、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。淮安市的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 69.39%,湖泊面积占总面积的11.39%,丘陵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8.32%。(来源:2020年淮安年鉴)

人口简介

常住人口小幅增加。年末常住人口493.26万人,比上年增加0.76万人,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13.22万人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.50%。常住人口出生率9.98‰,死亡率7.50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2.48‰。年末户籍人口560.47万人,其中男性287.59万人,女性272.88万人。(来源:淮安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)

行政区划

淮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,淮河下游。总面积10030平方千米。下辖清江浦、淮阴、淮安、洪泽4区和涟水、盱眙、金湖3县。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、淮安工业园区计划单列,统计单独列统。至2019年末,全市有57个镇、38个街道(办事处)。户籍总人口560.47万人。

清江浦区是淮安市主城区。全区面积420平方公里(实际行使行政管辖权面积310平方公里),年末户籍人口 57.48万人。辖2个镇、14个街道,81个城市社区和51个行政村(含18个村居合一组织)。主导产业有现代服务业、都市型工业、现代农业。风景名胜有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、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、钵池山公园、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、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和清晏园等。

淮安区位于淮安市东南部。全区面积1452k㎡,年末户籍人口114.2万人。辖13个镇,3个街道,354个村(社区)。主导产业有盐化新材料、机械电子、新能源等。风景名胜有青莲岗文化遗址、淮安府署、镇淮楼、文通塔、周恩来故居及纪念馆、吴承恩故居、漕运博物馆等。

淮阴区位于淮安市区北部,全区面积1307平方千米,年末户籍人口90.6万人。辖4个街道、9个镇,259个村(社区)。主导产业有食品、装备制造、盐化新材料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。风景名胜有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、韩侯故里、东方母爱公园等。

洪泽区位于淮安市南部,地处淮河下游,洪泽湖东畔。全区面积1273平方公里。年末户籍人口36.55万人。辖6个镇,3个街道,126个村(社区)。主导产业有纺织、电子、化工、机械制造等。风景名胜有洪泽湖大堤、洪泽湖古堰景区、老子山温泉旅游度假区、三河闸水利风景区、江淮大学旧址、中国传统村落龟山村等。

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,淮河下游。全县面积1678平方公里,年末户籍人口113.1万人。辖12个镇、4个街道,379个村(社区)。主导产业有食品饮料产业、纺织服装产业、电子电器产业、机械装备产业、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等。风景名胜有五岛湖风景区、今世缘旅游景区、能仁寺、妙通塔、月塔等。

盱眙县位于淮河下游,洪泽湖南岸,江苏中部。全县总面积2497平方千米,年末户籍人口79.67万人。辖10个镇、3个街道、254个村(社区)。主导产业有龙虾产业、轴承产业、电器产业、凹土加工产业等。风景名胜有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、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、明祖陵、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、古泗州城遗址、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等。

金湖县位于江苏省中西部,淮河下游。全县面积1378平方千米,年末户籍人口34.6万人。辖5个镇、3个街道、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、1个市级经济开发新区,148个村(社区)。主导特色产业有机械制造产业、仪表线缆产业、新型建材产业等。风景名胜有金湖荷花荡、水上森林公园、尧想国文化旅游、水漾年华旅游、十里果林休闲观光、白马湖生态渔村、柳树湾湿地公园等。(来源:2020年淮安年鉴)

自然资源

【土地资源】2019年,淮安市土地总面积1002954公顷,其中耕地475361.64公顷、园地27259.3公顷、林地19769.35公顷、草地8432.99公顷、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8447.04公顷、交通运输用地37064.2公顷、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9253.89公顷、其他土地7365.59公顷。

【水资源】 淮安市境地处淮河流域中下游,境内河湖众多,水网密布,水资源条件较好,南水北调工程初具规模。2019年,全市水资源总量18.77亿立方米。境内年平均降水径流深在199~262.5毫米之间。总体上地表水资源较为贫乏,年际变化较大,年内分配不均,而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,过境水量较多。

【矿产资源】至2019年底,淮安市主要有石盐、芒硝、凹凸棒石粘土、石油、玄武岩、石灰岩和白云岩、地热、矿泉水等矿产资源。石盐、凹凸棒石粘土、芒硝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一位。其中,探明石盐矿石资源储量315.96亿吨,主要分布于淮安区、淮阴区、清江浦区、洪泽区;探明凹凸棒石粘土资源储量1960.52万吨,主要分布于盱眙县;探明无水芒硝矿石资源储量6.79亿吨,主要分布于淮阴区、洪泽区。

【生物资源】至2019年底,淮安市有植物104科219属,275种。其中,野生植物185种,野生木本植物45科73属,90种;除古树名木以外的原生林木资源分布主要在盱眙丘陵山区,树种主要是朴树、黄连木、檀树、栎树、乌桕、桑树等;有登记在册古树名木545株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, 有浮游动物、底栖动物、鱼类、两栖类、爬行类、兽类和鸟类等7个类群,300余种。其中,鸟类资源194种,隶属14目40科76属。有东方白鹳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,有白琵鹭、大天鹅、小天鹅、鸳鸯、鹗、红隼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;有苍鹭、绿头鸭、喜鹊、麻雀、大山雀等江苏省级重点保护物种。

【物产】淮安市地处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之间的过渡气候带,温、光、水、土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,生产条件优越,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,是著名的“鱼米之乡”和全国重要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。淮安市盛产优质稻麦、棉花、油料、林木、水果、畜禽、鱼虾、鳖蟹、珍珠等。至2019年末,淮安市成功申创“盱眙龙虾”“淮安大米”“淮安黑猪”“淮安红椒”“金湖大米”“淮安黄瓜”“洪泽湖螃蟹”“洪泽银鱼”“洪泽芡实”等12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。(来源:2020年淮安年鉴)

自然环境

淮安市地处南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,兼具南北气候特征,光、热、水整体配合较好。全市分为两大气候区。淮南亚热带偏湿农业气候区:苏北灌溉总渠以南的盱眙、金湖两县全部,洪泽区、淮安区大部。废黄河沿岸过渡带农业气候区: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的清江浦区、淮阴区、涟水县全部和淮安区、洪泽区部分地区。市境属典型的季风气候,自然降水丰富但分布不均。全市气候温暖而又较为湿润,四季分明,雨热同季,气候资源十分丰富,光照充足。但气候年际间的稳定性较差,变幅较大,旱、 涝、风、雹、冻等气象灾害较频繁。全市年日照数在 1943~2181小时,年平均气温 14.1℃~14.9℃,无霜冻期为 207~242天,可以满足一年两熟制需要;年平均降水量 913~1030毫米,夏季降水占 50%以上。(来源:2020年淮安年鉴)

经济发展

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、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实行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,搭建党政亲商会平台,推动经济全面恢复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%左右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.7%。巩固“稳”的基础。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等政策,在全国率先发布“惠台企9条”,累计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56.76亿元,安排各级涉企扶持资金14.65亿元,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89.88亿元、较年初新增46.1亿元,发放再贷款专用额度35亿元,惠及小微、民营、涉农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.2万户;及时制定实施复工复产、促进消费等方案,加快发展直播带货、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,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。组织三个批次共240个重特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,220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9%,庆鼎高密度印刷线路板等项目开工建设,富强新材料、比亚迪新能源专用车等项目竣工投产。守住“保”的底线。及时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留乡就业等政策,完善社保体系,城镇新增就业6.74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1.76%,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%和6%左右。创建绿色高质高效农业示范片68个,稻虾综合种养面积、产量均居全省第一,粮食生产实现丰收,完成省市定生猪存栏出栏任务。保持“进”的态势。落实科技改革20条政策,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居全省首位,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超过900户,4户企业入围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实现零的突破。支持重点骨干企业转型发展、做大做强,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61户,苏盐井神获省长质量奖和全省首批“江苏精品”认证,推动庆鼎电子、今世缘酒业进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名单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绿色食品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开票销售分别增长12%、6%和10%。新增规上企业820户。“淮味千年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品类扩大到12个、50户企业,新增线下品牌店27家,盱眙县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淮阴农科园成为全省首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,淮安区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。(摘自政府工作报告—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)

社会事业

社会事业全面发展,公共服务质量快速提升。改扩建中小学、幼儿园300多所,新增学位近15万个,荣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,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,淮阴中学成为全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,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挂牌成立,进一步打响“学在淮安”品牌。新增2所三级综合医院,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,公立医院综合改革、幸福家庭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,淮安区、淮阴区、盱眙县跻身全省基层卫生20强县区行列,不断彰显“医在淮安”优势。大力实施“双名工程”,淮剧《留守村长留守鹅》、话剧《纤夫》等剧目先后获得省“五个一”工程奖和文华奖;“村官三部曲”顺利进京演出,被国家文旅部誉为地方戏曲的涟水现象。文物保护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。淮安央视秋晚迎来了高光时刻;高分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,极大凝聚了民心、提振了士气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,建成体育公园170个、健身步道600公里,成功承办两届国际智力运动精英赛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,完成城乡低保并轨,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、地方科协深化改革试点。法治淮安、平安淮安建设深入推进,启动建设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,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,形成阳光信访、律企同行、法润淮商、智慧技防等社会治理品牌,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。国防动员准备扎实高效,军民融合发展深入推进,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“五连冠”。“七五”普法顺利通过终期考评,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。(摘自政府工作报告—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)

城市建设

城乡面貌显著变化,融合发展有力有序推进。实施纳湖入城、淮洪一体战略,圆满完成区县行政区划调整和乡镇布局优化,城镇化率提升6.3个百分点、达到64.5%。累计投入4313亿元、实施3487个城建重点项目,生态文旅区、水渡口中央商务区等功能片区的综合承载力和品质显著提升,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安段风貌不断彰显,生态文旅水城特色更加鲜明。改造老旧小区691个,实施棚改项目169个、新建房屋864万平方米,分别惠及17.75万户、5万多户。构建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淮安涟水机场获批国际机场并跨入中型机场行列,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;全市公路网人口密度、干线航道里程分别居全省第二、第三;徐宿淮盐、连淮扬镇高铁全线通车,建成市区内环高架一期,淮安历史性地迈入“双高”时代,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,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,在苏北率先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,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、水生态文明试点市。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,率先制定实施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五年行动计划,创新打造“淮味千年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,盱眙龙虾、洪泽湖大闸蟹入选首批国家品牌名录,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稳居全国设区市前列,获批中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“十百千万”行动扎实开展,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、卫生户厕改造等民生工程,行政村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,新建成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7个、美丽宜居乡村634个。(摘自政府工作报告—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)

人民生活

居民收入稳步增长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92元,比上年增长9.0%;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756元,增长7.2%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52元,增长8.7%;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327元,增长6.9%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7元,增长8.8%;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17元,增长7.2%。

社保体系不断完善。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.74万人。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.30万人,比上年增加1.01万人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9.60万人,增加3.34万人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1.48万人。个体工商户、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.8万人。全年共支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84.39亿元,养老金按时足额100%社会化发放。(来源:淮安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)